百度歷經接二連三的變化后,終于迎來了一個好消息。5月底,百度與東軟達成戰略合作,互助擴張AI版圖,實現優勢互補。
百度作為國內最早布局人工智能的高新企業,在技術上,已經建立了完整的知識圖譜、語言理解、語言生成等在內的語言和知識布局。百度首席技術官王海峰表示,“百度將持續推動人工智能發揮更大的價值,為促進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和各行各業的智能化升級貢獻力量”。
集成算法、數據、應用環境三方面是發展人工智能的必要條件,而東軟在這三方面都處于優勢地位。現如今,東軟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已涉及到醫療、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多個領域。“支撐眾多場景應用的,是東軟自建的人工智能共性技術平臺,這也是公司的最強優勢所在。”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曾在采訪中這樣說。
除了百度和東軟的全面AI布局,阿里、騰訊等大企業也紛紛在人工智能領域布局。
相對來講,阿里在AI上較為低調。雖然說得少,但做的很多。目前,阿里已經在城市、金融、汽車、家庭等多個場景推出了“產業AI”方案。這些方案和產品通過阿里云服務于各個行業。而騰訊也不甘落后,早在騰訊內部的許多產品中就使用了人工智能技術,如微信上的語音輸入和翻譯功能等。
從互聯網巨頭對AI的布局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態勢,未來AI也將無處不在,再不追趕你就OUT了!
對未來進行“投資”,就像PC和互聯網剛誕生的年代,那些率先學會打字、上網的弄潮兒一樣,走在時代的前沿。
在人工智能發展初期階段做好相關知識儲備,就是一筆很好的投資。人工智能相關的知識領域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Python核心編程
Python是一種功能強大的高級編程語言。從去年開始,其流行程度就得到了大幅提高。由于其通用性,所以它廣泛用于各種任務,包括數據分析、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web開發、各類App的內置腳本等等。Stack Overflow聲稱,Python是增長最快的編程語言,其增長速度甚至超過了第二大使用最多的編程語言Java。
二、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
作為人工智能的核心技術,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變得越來越火。它們到底是什么呢?又有什么不同呢?我們知道,機器學習是人工智能的子領域,而深度學習則是機器學習的子類。從理論上來講,機器學習理論主要是設計和分析一些讓計算機可以自動學習的算法,深度學習則是利用深度神經網絡來解決特征表達的一種學習過程。在應用場景中,機器學習應用于指紋識別、特征物體檢測等領域,深度學習主要應用于文字識別、人臉技術、智能監控等領域。相信未來,這兩項核心技術會助力更多行業。
三、計算機視覺和圖像處理
從概念層面上來講,計算機視覺和圖像處理有很大的關聯性。計算機視覺的官方定義是使用計算機及相關設備對生物視覺的一種模擬,簡單地說,就像人類視覺的視覺推理過程一樣,我們經過區分后對它們進行分類、大小排序等。圖像處理是用計算機對圖像進行分析(側重在“處理”圖像),以此達到所需結果的技術。另外,計算機視覺和圖像識別在安防、交通、銀行業、互聯網金融等行業應用都十分廣泛。
總的來說,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基礎設施的逐步強大,會出現一批又一批的優秀AI企業以及AI高端人才。要想在未來人工智能新時代站穩腳跟,你還不積極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