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項目作為互聯網行業的建設工程,其涉及到的人員、資金、技術以及復雜性與傳統工程項目相比毫不遜色。因此,要做好IT項目管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沒有好的監控機制,那么一旦失控,IT項目將成為洪水猛獸,給相關企業帶來嚴重損失。
中培偉業《IT項目管理最佳實踐》張老師指出,一套科學的監控機制,能夠通過完備的預警機制將各種不確定和不穩定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
比如計劃實際上就是一種控制,只不過是事前控制;出了問題我們再分析,并采取糾正措施是一種事后控制。監控絕對不能只監不控,如果沒有糾正措施,就很難算做真正的項目的控制。而且項目控制不能簡單的理解為實際項目運行情況和計劃基準之間的差異比較,而是從識別控制事件->確定控制標準->實施控制機制- >執行工作一系列的系統的流程控制。
項目控制分為很多類型的活動,其一是差異控制,即項目在執行過程中關于項目進度,成本,質量和范圍等要素和計劃階段定的基準目標發生了偏離或者說偏離超過了某個限度,我們就必須進行控制和采取糾正措施。其二是過程控制,即項目的執行本身必須遵守相關的過程和流程,比如范圍的變更,溝通渠道和風險管理等,這些活動在執行過程中都必須遵守相關的過程和規則。
任何一個控制體系和流程都不應該僵化,死板和專斷。控制應該在正規和隨意的自由之間尋求最佳平衡。控制不應該抑制創造性,控制應該讓項目團隊有充分的自由來主動尋求解決方案。德魯克曾強調:有意義的控制系統,應該和所控制的任務的復雜成都和任務的規模相適應。他們應該隨時可用,易于使用,與被控對象相適應。
總之,事前主動控制和事后被動控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相關性:不能專橫武斷,對單因素進行控制的時候要考慮到對其它因素的影響。
高效性:設計控制流程的時候,僅僅收集確實需要和有用的數據信息。
簡單性:盡量使控制流程簡單化。
及時性:控制流程應該可以及時提供各種預警信息,以便于采取糾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