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性欧美Hd另类_精品亚洲欧美视频在线观看_freesex欧美喷水_字幕av在线_久久久久久国产免费_伊人5566

中培偉業IT資訊頻道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IT資訊 > 國內認證 > 2025年信息系統管理工程師新版考試大綱

2025年信息系統管理工程師新版考試大綱

2024-11-21 15:10:00 | 來源:企業IT培訓

信息系統管理工程師新版考試大綱從2025年開始啟用,新修訂的《信息系統管理工程師考試大綱》于2024年10月出版發行,信息系統管理工程師新版考試大綱內容見正文。

信息系統管理工程師考試大綱

一、考試說明

1.考試目標

通過本考試的合格人員能夠具備管理信息系統的能力;能夠了解信息化和信息技術發展,在我國信息化建設的有關政策和發展規劃指導下,依據信息系統有關的法律法規、標準和規范,利用信息系統架構、信息系統治理、人員管理、知識管理等相關知識;掌握信息技術服務、軟件開發過程、系統集成實施管理、信息系統運維管理、云服務及其運營管理相關知識和技能,以及項目管理、應用系統管理、網絡系統管理、數據中心管理、桌面與外設管理、數據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相關知識與管理方法;利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進行信息系統全方位管理實踐,具有工程師的實際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

2. 考試要求

(1)了解信息化和信息技術發展,以及我國信息化建設的有關政策和發展規劃;

(2)熟悉信息系統架構、信息系統治理的相關知識;

(3)掌握信息技術服務、軟件開發過程、系統集成實施管理、信息系統運維管理、云服務及其運營管理等領域的管理知識與管理方法;

(4)掌握項目管理、應用系統管理、網絡系統管理、數據中心管理、桌面與外設管理、數據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相關知識與管理方法;

(5)了解信息系統人員管理、知識管理相關理論;

(6)熟悉信息系統有關的法律法規、標準和規范:

(7)熟悉信息系統管理工程師職業道德要求;

(8)熟練閱讀和正確理解相關領域的英文資料。

3. 考試科目設置及考試方式

(1)信息系統管理工程師基礎知識,計算機化考試;

(2)信息系統管理工程師應用技術,計算機化考試。

二、考試范圍

考試科目1:信息系統管理工程師基礎知識

1.信息化發展

1.1信息與信息化

1.1.1 信息基礎

1.1.2 信息系統

1.1.3 信息化基礎

1.2現代化基礎設施

1.2.1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1.2.2 工業互聯網

1.2.3 城市物聯網

1.3產業現代化

1.3.1農業農村現代化

1.3.2工業現代化

1.3.3服務現代化

1.4數字化轉型

1.4.1驅動因素

1.4.2基本原理

1.4.3 轉型成熟度模型

2. 信息技術發展

2.1信息技術及其發展

2.1.1計算機軟硬件

2.1.2計算機網絡

2.1.3存儲和數據庫

2.1.4信息安全

2.1.5信息技術發展

2.2新一代信息技術及應用

2.2.1 物聯網

2.2.2云計算

2.2.3大數據

2.2.4區塊鏈

2.2.5人工智能

2.2.6虛擬現實

2.2.7 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

3. 信息系統架構

3.1 架構基礎

3.1.1指導思想

3.1.2設計原則

3.1.3建設目標

3.1.4總體框架

3.2系統架構

3.2.1架構定義

3.2.2架構分類

3.2.3一般原理

3.2.4常用架構模型

3.2.5規劃與設計

3 .2.6價值驅動的體系結構

3.3應用架構

3.3.1 基本原則

3.3.2分層分組

3.4數據架構

3.4.1發展演進

3.4.2基本原則

3.4.3架構案例

3.5技術架構

3.5.1基本原則

3.5.2架構案例

3.6網絡架構

3.6.1基本原則

3.6.2局域網架構

3.6.3廣域網架構

3.6.4移動通信網架構

3.6.5軟件定義網絡

3.7安全架構

3.7.1安全威脅

3.7.2定義和范圍

3.7.3整體架構設計

3.7.4網絡安全架構設計

3.7.5數據庫系統安全設計

3.7.6安全架構設計案例

3.8云原生架構

3.8.1發展概述

3.8.2架構定義

3.8.3基本原則

3.8.4常用架構模式

3.8.5云原生案例

4.信息系統治理

4.1 IT 治理基礎

4.2IT 治理體系

4.3IT 治理任務

4.4IT 治理方法與標準

4.5IT治理的EDM

4.6IT 治理關鍵域

4.6.1頂層設計

4.6.2管理體系

4.6.3 資源

5. 信息技術服務管理

5.1IT 服務基礎特征

5.1.1 服務的特征

5.1.2IT 服務的內涵

5.1.3IT 服務的外延

5.1.4IT 服務業的特征

5.2IT服務生命周期

5.2.1 戰略規劃

5.2.2設計實現

5.2.3運營提升

5.2.4退役終止

5.2.5 監督管理

5.3IT 服務質量管理

5.3.1IT 服務質量管理過程

5.3.2IT 服務質量評價模型

5.3.3常見運維服務質量管理活動

6. 軟件開發過程管理

6.1基本概念

6.1.1活動與職責

6.1.2 常見過程模型

6.2軟件需求

6.2.1需求的層次

6.2.2質量功能部署

6.2.3需求獲取

6.2.4需求分析

6.2.5需求規格說明書

6.2.6需求確認

6.2.7需求變更

6.2.8需求追蹤

6.3軟件設計

6.3.1結構化設計

6.3.2面向對象設計

6.3.3統一建模語言

6.3.4設計模式

6.4軟件實現

6.4.1軟件編碼

6.4.2軟件測試

6.5部署交付

6.5.1軟件部署

6.5.2軟件交付

6.5.3持續交付

6.5.4持續部署

6.5.5 部署和交付的新趨勢

6.6全過程管理關注

6.6.1軟件配置管理

6.6.2軟件質量管理

6.6.3工具管理

6.6.4 開源管理

6.7軟件過程能力成熟度

6.8軟件工廠

6.8.1 發展現狀

6.8.2與傳統開發對比

6.8.3建設方法

6.8.4應用場景

7. 系統集成實施管理

7.1 需求分析與轉化

7.1.1 開發客戶需求

7.1.2 開發技術需求

7.1.3 分析并確認需求

7.2設計開發

7.2.1 選擇和開發備選解決方案

7.2.2開發詳細設計

7.2.3 實現設計

7.3實施交付

7.3.1 準備產品集成

7.3.2 安裝部署并交付

7.4驗證與確認

7.4.1 準備評估

7.4.2 執行驗證與確認

7.5技術與資源管理

7.5.1 技術管理

7.5.2資源管理

8. 信息系統運維管理

8.1運維能力模型

8.2運維能力管理

8.2.1策劃

8.2.2實施

8.2.3檢查

8.2.4 改進

8.3運維人員管理

8.3.1人員儲備

8.3.2崗位結構

8.4運維過程

8.4.1服務級別管理

8.4.2服務報告管理

8.4.3事件管理

8.4.4問題管理

8.4.5配置管理

8.4.6變更管理

8.4.7發布管理

8.4.8可用性和連續性管理

8.4.9系統容量管理

8.4.10運維安全管理

8.5運維資源

8.5.1運維工具

8.5.2服務臺

8.5.3備件庫

8.5.4運維數據

8.5.5 運維知識

8.6運維技術

8.6.1 技術研發管理

8.6.2運維技術研發

8.6.3運維技術應用

8.7智能運維

8.7.1 框架與特征

8.7.2智能運維場景實現

8.7.3能力域和能力項

9.云服務及其運營管理

9.1云服務基礎

9.1.1云服務與數據中心變革

9.1.2云服務特征及挑戰

9.1.3云服務運營框架

9.2云服務規劃

9.2.1云架構管理

9.2.2云服務產品管理

9.2.3云服務可用性管理

9.2.4業務連續性管理

9.2.5資源池管理

9.2.6云服務容量管理

9.3云服務交付

9.3.1服務目錄管理

9.3.2服務水平管理

9.3.3服務報告管理

9.3.4服務計費管理

9.3.5滿意度管理

9.4云運維

9.4.1服務發布管理

9.4.2服務開通管理

9.4.3服務運行

9.5云資源操作

9.5.1資源供應與任務管理

9.5.2資源部署/回收

9.5.3動態管理

9.5.4計劃操作

9.5.5變更操作

9.6云信息安全

9.6.1安全制度

9.6.2架構安全

9.6.3資源安全

9.6.4操作安全

10.項目管理

10.1啟動過程組

10.1.1立項管理

10.1.2制定項目章程

10.1.3識別干系人

10.1.4項目啟動會議

10.2規劃過程組

10.2.1制訂項目管理計劃

10.2.2估算項目成本

10.2.3識別項目風險

10.2.4規劃質量管理

10.3執行過程組

10.3.1項目資源獲取

10.3.2項目團隊管理

10.3.3項目風險應對

10.3.4管理項目知識

10.4監控過程組

10.4.1控制項目質量

10.4.2控制項目范圍

10.4.3控制項目成本

10.4.4整體變更控制

10.5收尾過程組

10.5.1項目驗收

10.5.2項目移交

10.5.3項目總結

11.應用系統管理

11.1基礎管理

11.2運行維護

11.2.1例行操作

11.2.2響應支持

11.2.3優化改善

11.2.4調研評估

11.3應用系統安全

11.3.1賬號口令管理

11.3.2漏洞管理

11.3.3數據安全管理

11.3.4端口管理

11.3.5日志管理

12. 網絡系統管理

12.1網絡管理基礎

12.1.1網絡管理概述

12.1.2網絡管理目標

12.1.3網絡管理對象

12.1.4網絡管理標準

12.2網絡日常管理

12.2.1局域網管理

12.2.2廣域網管理

12.2.3互聯網管理

12.2.4無線網管理

12.3網絡資源管理

12.3.1帶寬資源管理

12.3.2地址資源管理

12.3.3 虛擬資源管理

12.4網絡應用管理

12.4.1 DHCP 應用管理

12.4.2DNS 服務器管理

12.4.3文件服務器管理

12.4.4打印系統管理

12.4.5郵件系統管理

12.4.6門戶網站管理

12.5網絡安全

12.5.1加解密與數字證書

12.5.2防火墻管理

12.5.3入侵檢測與防御

12.5.4網絡攻防演練

12.5.5網絡安全態勢感知平臺

13. 數據中心管理

13.1基礎管理

13.1.1對象與內容

13.1.2管理模型

13.1.3目標管理

13.1.4服務管控

13.1.5故障管理

13.1.6安全管理

13.2機房基礎設施管理

13.2.1例行操作

13.2.2響應支持

13.2.3優化改善

13.2.4調研評估

13.3物理資源管理

13.3.1例行操作

13.3.2響應支持

13.3.3優化改善

13.3.4調研評估

13.4虛擬資源管理

13.4.1例行操作

13.4.2響應支持

13.4.3優化改善

13.4.4調研評估

13.5平臺資源管理

13.5.1例行操作

13.5.2響應支持

13.5.3優化改善

13.5.4調研評估

14. 桌面與外設管理

14.1 概述

14.2臺式計算終端運維管理

14.2.1例行操作

14.2.2響應支持

14.2.3調研評估

14.2.4優化改善

14.3移動計算終端運維管理

14.3.1例行操作

14.3.2響應支持

14.3.3調研評估

14.3.4優化改善

14.4 輸入輸出設備運維管理

14.4.1例行操作

14.4.響應支持

14.4.3調研評估

14.4.4優化改善

14.5存儲設備運維管理

14.5.1例行操作

14.5.2響應支持

14.5.3調研評估

14.5.4 優化改善

14.6通信設備運維管理

14.6.1例行操作

14.6.2響應支持

14.6.3調研評估

14.6.4優化改善

14.7桌面與外設安全

14.7.1補丁管理

14.7.2權限控制

14.7.3上網審計

14.7.4防病毒管理

15.數據管理

15.1數據管理基礎

15.1.1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

15.1.2DGI 數據治理框架

15.1.3DAMA 數據管理模型

15.2數據戰略與治理

15.2.1數據戰略

15.2.2數據治理

15.3數據管理組織與職能

15.3.1組織模式

15.3.2組織架構確立

15.3.3主要崗位設定

15.3.4關鍵績效定義

15.4數據采集與預處理

15.4.1數據采集

15.4.2數據預處理

15.4.3數據預處理方法

15.5數據存儲與容災

15.5.1數據存儲

15.5.2數據歸檔

15.5.3數據備份

15.5.4數據容災

15.6數據標準與建模

15.6.1元數據

15.6.2數據質量

15.6.3數據模型

15.6.4數據建模

15.7數據倉庫和數據資產

15.7.1數據倉庫

15.7.2主題庫

15.7.3數據資產管理

15.7.4數據資源編目

15.8數據分析及應用

15.8.1數據集成

15.8.2數據挖掘

15.8.3數據服務

15.8.4數據可視化

15.9數據安全

15.9.1數據脫敏

15.9.2分類分級

15.9.3安全管理

16.信息安全管理

16.1安全管理體系

16.1.1管理體系概述

16.1.2安全組織體系

16.1.3主要管理內容

16.2安全風險管理

16.2.1原則與主要活動

16.2.2語境建立

16.2.3風險評估

16.2.4風險處置

16.2.5批準留存

16.2.6監視與評審

16.2.7溝通與咨詢

16.3安全策略管理

16.3.1方針與策略

16.3.2規劃實施

16.3.3管理要點

16.4應急響應管理

16.4.1應急響應體系建立

16.4.2應急響應演練

16.4.3應急處置過程

16.4.4重要活動應急保障

16.5安全等級保護

16.5.1基礎與發展

16.5.2分級與框架

16.5.3方案與配置

16.5.4實施方法與過程

16.6信息安全控制措施

16.6.1組織控制

16.6.2人員控制

16.6.3物理控制

16.6.4技術控制

17.人員管理

17.1 概述

17.2工作分析與崗位設計

17.2.1工作分析

17.2.2 崗位設計

17.3人力資源戰略與計劃

17.3.1人力資源戰略

17.3.2人力資源供求預測

17.3.3人力資源計劃的控制與評價

17.4人員招聘與錄用

17.4.1 員工招聘的過程

17.4.2招聘渠道類別

17.4.3員工錄用方法

17.4.4招聘面試

17.4.5招聘效果評估

17.5人員培訓

17.5.1員工培訓的基本程序與培訓類型

17.5.2員工培訓內容與需求評估

17.5.3培訓效果評估與培訓遷移

17.6人員職業規劃與管理

18.知識管理

18.1 知識管理基礎

18.1.1知識管理的內涵與特征

18.1.2知識管理的目標與原則

18.1.3知識價值鏈及流程

18.1.4知識管理的主要類型

18.2獲取與收集

18.2.1過程與步驟

18.2.2途徑與方法

18.3層次與模型

18.3.1知識層次

18.3.2知識庫模型構建

18.4交流與共享

18.4.1知識交流

18.4.2 知識共享

18.5轉移與運用

18.5.1 層次與視角

18.5.2影響因素

18.5.3過程模型

18.6協同與創新

18.6.1影響因素

18.6.2主要機制

18.7個人知識管理

18.7.1流程與系統

18.7.2關鍵價值

19.IT管理標準化

19.1標準化知識

19.1.1 標準體系

19.1.2標準的分類

19.1.3標準制定

19.2主要標準

19.2.1系統與軟件工程標準

19.2.2新一代信息技術標準

19.2.3信息技術服務標準

20.職業素養與法律法規

20.1職業素養

20.1.1 職業道德

20.1.2 行為規范

20.2法律法規

20.2.1法律概念

20.2.2法律體系

20.2.3法的效力

20.2.4法律法規體系的效力層級

20.2.5常用的法律法規

考試科目 2:信息系統管理工程師應用技術

根據試題給定的案例分析場景,應用信息系統管理知識與實踐對案例場景進行分析,得到相應的結論或給出建議。

案例分析基于信息系統管理工程師需要熟悉和掌握的知識范圍展開,涉及內容:“考試科目1:信息系統管理工程師基礎知識”中“3.信息系統架構”至“16.信息安全管理”,以及“19.IT 管理標準化”和“20.職業素養與法律法規”。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女裸体无遮挡黄污网站 | 深夜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 | 国内一区二区三区 | 保守人妻被领导征服身体 | 44444kk在线观看三免费 | 国产人妻人伦精品1国产盗摄 | 黄网站欧美内射 | 老妇女性较大毛片 | 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 国产女同无遮挡互慰高潮视频 |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777777麻豆 | 国产一区正在播放 | 一本色道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 久久国产精品欧美 | 香港经典a毛片免费观看hd | 免费久久久一本精品久久区 | 桃子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网 | 午夜寂寞福利 | 热热av| 亚洲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 日本性视频在线 | 粉嫩av淫片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手机人 | 国产乱人伦AV在线麻豆A | 麻豆影片| 日韩国产精品一区 | 999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亚洲婷婷 | 超碰福利在线 | 精品欧美色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高潮水老板 | 日本一级片在线观看 | 亚洲VA在线∨A天堂VA欧美VA | 国产精品婷婷久久爽一下 | 免费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 | 国色综合 |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 黄色片免费视频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影片 | 国产手机视频自拍 | 香蕉久久国产AV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