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參考先進實踐經驗成功的國內外項目經驗值得各大銀行在數據標準化建設規劃中重點考慮,具體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1)建立數據標準化管理機構與相應管理流程。多家銀行均設立了數據標準化管理機構,作為研究確定數據標準化建設與應用有關的重大決策唯一機構。同時設定了相關管理制度和流程,作為數據標準化各項工作的操作指引。
2)建立詳細的標準體系。首先將商業銀行信息按照其產生方式、加工程度以及包含的業務規則復雜程度,可以劃分為基礎信息、公用信息和專用信息三個層次。基礎信息是通過各種業務處理產生或各種渠道采集的基礎性數據,在全行范圍內必須是唯一定義的,包括客
戶信息、產品定義、賬戶定義、組織機構定義等。公共信息是在基礎信息上按照一定業務加工規則匯總,被多業務主體所共用的信息。專用信息是從部門視角和獨立業務主體出發,經過特定專用業務智能產生的數據。各個數據標準化項目的首要工作是將全球通行的金融業信息分類與自身情況相結合進行定制化,形成各自的標準內容分類體系框架,明確哪些信息項需要標準化,哪些信息項不需要標準化,為今后銀行的數據標準制定設定方向。
大部分銀行解決了全行范圍的唯一識別代碼體系建設的問題。數據標準化的一項重要工作是編制全行數據標準化代碼體系,逐步建立起全行統一的信息指標代碼庫,規范信息指標代碼的名稱、唯一編號、取值范圍、數據格式、長度等業務和技術屬性。
短期內建立數據標準業務與技術的對接機制,長期形成一套有效的事前控制、事中監控、事后考核的業務標準與技術標準的“硬性控制”。
3)建設標準化服務平臺,形成企業級別統一的數據標準開發、評審、發布、失效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工具。標準化服務平臺的定位是重在“服務”,輔在“管控”。因此,標準化工具使用的范圍越廣泛,應用的業務條線越多,規范的系統越多,標準化工具的效果就越好。
然而,通過對各大企業相關建設成果的調研發現,大部分企業還處于技術數據標準建設的初始階段,并沒有成體系地從業務數據標準化的高度著手開展企業級的數據標準化工作。
未來數據標準不能停留在紙面,應從統一的業務標準轉化為技術標準,強化對業務的軟性服務,不能因增加業務操作成本,降低工作效率,而形成為了控制而控制、為了管理而管理的惡性循環。